索引号: 原政文〔2022〕173号 成文日期:
失效时间: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原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09-30
有效性:
关于印发《原阳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 原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9-30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原阳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十五届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阳县人民政府  

                                                                                                                                                                                        2022915 日    

 


原阳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扬帆启航期,也是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攻坚期。为做好我县气象工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豫政〔202041号)、《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强市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政文〔202177号)等文件,结合省、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气象工作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基本构建了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气象公共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和现代气象管理体系。全县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一)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前期台站搬迁基础上,完善硬件设施。绿化面积8000余平方米,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建成原阳县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提升了基层台站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新乡首个气象科普展厅并免费对社会开放。展区以展板、仪器、互动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以浅显易懂的图文让社会了解气象。几年来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活动,制作PPT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二)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新建和升级改造了1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建成4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个农田小气候站和1个农作物观测系统,高密度、广覆盖、全天候综合气象观测网逐步形成,常态化开展粮食生产全过程的农业气象服务,有力指导农业生产。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原阳国家气象观测站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探测环境评分连年100分。

(三)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成功应对“7.9”“7.19”特大暴雨、“7.21”极端特大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做好各项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完成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乡镇全覆盖,出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运行管理办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升。加强部门防灾减灾合作,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工作方案,为工作开展持续提供科技支撑。积极融入原阳县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保障工程,被认定为河南省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根据天气形势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防汛抗旱、蓝天工程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多次被县政府评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工作先进单位

(四)人才队伍与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加强人才培养,组建创新团队,通过项目带动和培养年轻科技人才队伍,鼓励年轻人根据自身特长,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申报,积极申报市级自立科研项目5项,全部验收结题,有一项获评审一等奖,发表科技论文12篇。多次选派优秀业务骨干代表新乡市参加全省业务岗位技能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同时,鼓励和引导年轻职工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来,助其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逐渐成长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

(五)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持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落实巡察整改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组织阵地规范建设,营造浓厚党建氛围。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开展系列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常态化。

二、十四五期间气象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对照先进水平和重大服务保障需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地面监测站网建设密度仍不足,立体化监测站网仍不完善,突发性、局地性、持续性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不足,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不能满足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的应用需求。重点领域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核心业务的科技支撑不足,高端专业领军人才还比较缺乏。气象科普业务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水平不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原阳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原阳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气象发展新形势,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助力经济转型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粮食安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需求,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原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和河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紧紧围绕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六个原阳提供高水平气象服务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确保气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促进气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保障能力,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为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引领,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切实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气象关键支撑能力。

坚持协调发展。着眼于气象事业发展全局,联合优势资源,着力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气象防灾减灾等气象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益。

3.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实现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加开放、人民满意的气象现代化,气象保障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取得明显进展,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效益显著。

 (二)主要任务

1.提升气象监测精密度

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完善农业、生态、交通、能源、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加强灾害高影响区域的地面观测站建设,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为原阳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接中部区域人影工程,提升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建设。

2.提升气象预报精准度

实施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综合监测与预报预警平台,提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水平,提高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

3.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度

加强数据共享交换,强化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利、交通等部门预警信息共享联动,健全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增强公共媒体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力度,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增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效果。

4.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风险服务

围绕城市内涝、城市生命线运行等开展气象保障服务,完成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开展极端天气对供电、供暖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的影响评估,不断完善风险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区域性、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升重大活动、重大工程气象保障水平。

5.提升重点行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公路、交通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加强对团雾等影响交通安全的气象要素的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易燃易爆和人员密集场所雷电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将防雷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6.加强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提升气象灾害信息挖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能力,完成黄河滩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强化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7.提升生态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与气象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应对策略研究,提升重污染天气、森林火险预报预警和环境突发应急事件气象保障能力。

8.增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

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提升工程,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融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实现直通式气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

9.综合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47号),推进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升黄河流域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建立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机制,提升多部门联合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作业装备、弹药的购销、运输、存储、使用等安全管理。加强作业人员备案和培训,落实空域申请、作业安全保卫、作业站点巡查等工作制度。

10.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四同步常态化、制度化,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11.加强气象文化建设

加强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气象文化传播途径。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建设学习型部门。加大文明单位建设力度,加强气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气象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保护、传承黄河气象文化,弘扬司天为民、创新奉献、实干争先、出彩中原的河南气象人精神,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三)重点工程

1.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精准化为核心,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要求,建立健全立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全天候综合气象观测及信息保障体系,完善精准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立完善精准化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升现代交通、旅游、能源供给、物流业发展、重大活动保障等能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推进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工程建设,优化地面作业装备布局,健全地面作业安全体系,建设智能化指挥系统,全面提高地面作业能力和安全作业水平,为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抗旱减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应急活动等提供有力保障。

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程

依托现有业务系统,扩建、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利用多种渠道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权威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推动互联网+气象向农村延伸,强化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大数据应用,实现高效快捷、准确无误、科学规范地传递应急信息。

4.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实现粮食安全生产气象保障,高效推进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型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助力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5.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基层台站提质行动,从基础设施、仪器装备、技术人才、气象文化、党建阵地等方面全面提升,打造成适应需求、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科技台站、美丽台站、文化台站。依托原阳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气象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升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保障气象业务服务安全稳定运行。

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气象服务保障工程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气象智能监测系统、气象信息支撑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等,完善生态、环境和气候关键要素监测体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推进党的建设和气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形成工作合力。

2.强化财政保障。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合理安排支出规模。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建设质量,发挥投资效益。

3.强化检查考核。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健全规划实施评价标准体系,将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年度进行检查考核。建立规划实施检查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建设质量,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发挥投资效益。


《原阳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